当前位置:首页 > 地情悦读 

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字体:
分享到:

 

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单打桂冠,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自此,乒乓球开始在国内风行。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乒乓外交”深入人心,“小小银球传四海”妇孺皆知,乒乓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国球。

在国球精神的鼓舞下,1970年,正定留村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王庆广组织起了一支小学乒乓球队。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训练设施异常简陋。大树底下只有一张木制的乒乓球台子,上面还补着几个窟窿;另有五六张用水泥砌起来的简易台子,在台面中间两侧各放一块砖头,架一根竹竿,就形成了“球网”;一双球鞋穿不了多长时间就露出脚指头,为了省鞋,夏天队员们就光着脚丫打球;使用的球拍都是王老师手工锯成的纯木头板。当时球队消耗最大的是乒乓球,由于没有经费买球,王庆广经常骑着自行车到20多里地之外的河北体工大队捡人家扔掉的报废球。为了尽快提高队员的水平,王庆广还不辞辛苦到市里、省里拜请名师到留村小学上课。天道酬勤,运动队的勤学苦练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也逐渐得到乡镇领导的重视。1974年,王庆广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后,积极推动体校从留村搬到县城。在习近平同志的大力推动下,体校从1984年开始筹备搬迁、征地、盖房子,到1986年初完成搬迁。体校搬到正定后,先是叫作留村体校城关镇分校,后来叫作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1988年,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从留村体校走出的女运动员樊建欣凭借第六届全运会女单季军的成绩入选国家队,成为第一个乒乓球基地输送的国家队队员。

1990年,对于留村体校乃至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那年金秋时节,省体委在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举办乒乓球业余教练员学习班,当时的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张燮林等应邀前来讲课。讲课之余,体校幽静的环境引起了张燮林的注意。他对王庆广说,能不能在这里备战第25届奥运会?王庆广听了一愣,随即欣喜若狂:“当然可以了,你说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为了达到国家队封闭训练的硬件标准,王庆广根据张燮林的建议,专门到石家庄市请来专家,对训练馆的灯光、地面和食堂卫生条件等进行设计和改造。

 

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1992年5月,张燮林率国家乒乓球女队如约而至。伴着千年古刹隆兴寺的晨钟暮鼓,和着参天古木的松风柏韵,乒乓球队的姑娘们在这里封闭训练了一个月,之后从这里出征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一举夺得女子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从此,这个乡村体校开始被称为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素材来源:《石家庄党史故事10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