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百年民生路
百年前,石家庄城里有一条繁华路。在这里有过第一座有声影院,有过诸多热闹店铺,也曾经有常家楼、万字楼等大院豪宅。
百年来,街道几易其名,公兴存街、延闿街、共存街、民生街,1978年正式更名为民生路。曾经,这条路上的每座建筑,每一棵大树,甚至脚下的每块青石板都刻满了历史的苍桑,烙印着民生百态,从而被很多人视为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根脉之一。为了追寻这条路的历史回忆,乐享社工帮助我们邀请到赵惠芝、武国跃、郭玉顺、岳治刚等几位从小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为我们描述了他们记忆里的民生路。
百年小楼铭记屈辱历史
在现在民生路的西头路南,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此楼建于1916年,楼座北朝南,长38.5,宽16.5米,总占地面积约635平方米。木质楼梯,保存完好的砖雕、木质栏杆……精美考究的建筑风格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此楼成为当时城里最好的建筑物之一。也因此,这座二层楼被强占为“日本宪兵司令部”,从而和当时的中华民族一样烙印上屈辱和伤痛。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接管此处。这个楼里开过银行,改做过商铺。目前此楼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的那段屈辱历史,激励我们自强不息。
这个百年小楼为砖木结构,二层为楼阁式建筑。楼由两座“U”字形小楼组成,中间由过街门洞相连,目前小楼门洞内的木梁依然保存的比较完整。当时民生路周围最长的一条胡同“积善里”从南向北穿楼而过。“积善里”胡同的得名大概与最初的楼主葛姓财主常有积德行善之举而得名。现在虽然门洞上的“积善里”三个字早已模糊不清,但其意深远早已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骨血之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多行善事,为人之本。其门洞的设计也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外向里看,门洞方正端庄。从里向外看,门洞圆润无棱。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外方内圆’。”在这里居住了60多年的武国跃老人说,“智欲圆而行欲方”,“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做人既要中庸、随和,同时又不失正气、品德。一道门原来也有这么多讲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简单无处不在。
百年老街存在记忆里的繁华这座小楼是百年前繁华民生路上的一个角落,也是民生路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物。1915年,民生路形成并迅速繁华起来,与其北的电报局街,其南的煤市街、光明路组团成为当时石家庄最繁华街区之一。
据几位原住民回忆,当时的民生路是从正义街到胜利街,路很窄也不长,只有200多米,路上铺满青石板。在窄而短的民生路上却聚集了大量商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武国跃凭着记忆手绘了一副民族路曾经的示意图,当时路两旁杂货店、肉店、粮店、饭店、副食店、澡堂、百货店、派出所、影院、银行、照相馆……店铺云集,十分繁华。不用出这条路,日常民生问题都可以解决。
老民生路上的民生百态,老人们总有讲不完的话题。
清晨,生活在这条街上的人们在民生街饭店炸油条的香气中醒来,开始一天的生活。饭店里菜品不太多,不过,木须肉、过油肉、溜豆腐等不多的菜品已经让人们馋得流口水了。民生街路北的一家店经营烟酒糖茶、糕点水果。香烟可以拆包卖,糕点大多是散装的。不过,人们只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探望病号和坐月子时才舍得破费。
西口路南第一家是国营菜店,每当农民赶着马车送来蔬菜时,人们蜂拥到店,拥挤嘈杂的场面非常壮观,正如相声里所说“人比扁豆多”。
南四巷口东边有一个储蓄所。赵惠芝老人至今记得自己去存钱时的场景。银行里面设施极其简陋,办公空间基本是半开放。每天两名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来上班,后车架上绑着帆布包,里面装着账簿和现金。她们非常热情,和附近居民处得像街坊邻居一样。那时候没有监控、没有保安、没有押运、没有隔离栅,也没有电脑和银行卡,存储业务都是现金交付。
街上还有一家澡堂子,名字很好听,叫清泉池,是一个老字号。不过,最让老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的红星影院。影院最初叫声光影院,后来相继改为艺术影院、红星影院。据说,在声光影院曾经召开过纪念孙中山逝世的大会。“那时候在胜利路西侧正对民生街口有一个巨幅广告牌,每当新片上映,上面就会张贴影院专业美工手绘的逼真的彩色剧照。当年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看电影是男女老幼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所以,周末和夜场电影真是一票难求。”武国跃老先生回忆道,“我家离影院很近,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能瞅机会溜进去看,说起来蹭过的电影可真不少呢。1981年秋天我回到民生街时,红星影院已经停业成了仓库。此后每每经过这里,我都会有一种苍凉感,这个记录着我童年快乐时光的地方真的已不在了。”
岁月更迭,时光流逝。
一条路,一段历史,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2013年,在文物局、规划局指导下,以民生路为中轴线设计并复建了“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现更名为绿地·中山里),将赵家楼、常家楼、电报街四合院、红星影院等十三座具有北方传统建筑特色的老旧房遵循“修旧如旧、似曾相识”原则集中迁移复建在这一商街内。
市民们可以通过这条文化长廊“拾取历史记忆的片段”,品味与回望石家庄百年前街道风貌。
无论怎么样,原来的民生路终是消失了。
眼下的民生路也已不是老人们记忆中的模样。
唯有青砖灰瓦、百年大树、古朴的屋檐、木制的楼梯、外方内圆的门洞……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百年来,变化的是街貌,不变的是百年来人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劳作,生生不息,追寻幸福生活的执着精神!
来源:石家庄桥西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