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研成果 

石家庄记忆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6日 字体:
分享到:
当今社会兴起了一股以摄影方式“记忆”过去的潮流。对于惯以文字记录的社会构成来说,这股潮流标志了一个转折点,人们开始用“读图”的方式重新认识历史。风靡国内的《老照片》杂志之所以获得入选“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的殊荣,就是因为它—— “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重新想象遥远的过去,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老照片通过影像凝固历史的瞬间,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历史印记。《石家庄记忆》就是一部反映石家庄近现代发展历史的老照片集。鸦片战争后,在辛亥革命涌动的风云里,英雄的石家庄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开“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石家庄的城市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石家庄的近现代史,可歌可泣,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庄在中国摄影史上还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造就了中国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石家庄也成为红色抗战摄影的摇篮——
创办了人民军队第一个摄影机构,举办了解放区第一个摄影展;
诞生了世界摄影史上的“奇迹”:《晋察冀画报》;
开办了9期摄影训练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摄影家;
沙飞和他所带领的摄影战士为后人留下了“将军救孤女”、“送郎打东洋”等大量摄影名作,成为革命传统教育最好的形象教材。
《石家庄记忆》用一幅幅历史影像呈现出石家庄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甚至是影响全局的大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石家庄就成立了正太铁路工会,爆发了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亡斗争,这里又成为“百团大战”的主战场。石家庄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开始后攻克的第一座较大城市,使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并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顺利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5月,在我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毛泽东主席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可以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此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市区内至今仍然留存的大石桥、懋华亭、309号院、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一处处遗迹,仿佛展现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承载着沉甸甸的城市记忆。
解放后,石家庄的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石家庄不仅需要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更需要有文化绿洲的滋润,那些流淌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岁月是无法磨灭的。《石家庄记忆》利用老照片的形式,留存了我们的记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那些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那些让我们留连的古老街道……无不唤起我们不尽的绵绵思绪。
在2012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65周年之际,石家庄市档案局、档案馆举办了“开国第一城”红色档案文献展,展览内容分为“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中央试验田”、“华北人民政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四部分。让市民们在参观中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石家庄解放初期的政府文件、布告等珍贵档案和历史图片;市档案馆还特邀省会收藏家参展,展出了他们搜集的《晋察冀画报》(解放石家庄专号)、《石家庄首届人代会汇刊》、《华北政府法令汇编》、《中国土地法大纲》等红色文献珍品。一页页尘封的老档案、一份份泛黄的老报纸、一张张凝重的老照片,见证了石家庄——“开国第一城”的历史贡献和辉煌岁月。通过展览和本书的出版,使得这些老照片又能够重新面世,的确弥足珍贵。
《石家庄记忆》一书中的老照片大多选自石家庄市档案馆。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作用,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保存石家庄的记忆,精心筛选,辑成此书。希望此书能够为文化强市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激励全市人民在中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石家庄市档案局局长 唐 克
2013年8月